靈感來自
我們起初留意到無家者沒有住所,要到處流浪,有的要睡在橋下,因而有意幫助無家者。觀看有關無家者的訪問和紀錄片後,我們了解到無家者普遍沒有穩定收入,而他們因為租金昂貴要到處流浪,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
我們認為能夠真正幫助無家者的方法是為他們提供住宿。這對無家者無疑是最理想的,不過考慮到香港地少人多,而政府一直也有興建公共房屋,單是提出要為無家者提供住宿似乎未能有效改善現況。
有見及此,我們嘗試去搜尋和構思一些能善用公共空間的房屋設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接觸到共居空間的概念。
解決什麼社會問題
根據社署所提供的數字,在2019年年尾向社署登記的無家者人數達到1348人,與2013年相比已增幅超過7成。
我們組知道,為無家者提供日常用品雖然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但這些都只是一些短暫的紓緩措施。要真正幫助無家者,我們必需從根源著手-去找一些更善用空間的房屋設計,使更多人能夠同時受惠。改善無家者的生活狀況對應著「無貧窮」及「減少不平等」這兩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我們如何由0到1開始
我們接觸和構思到不同類型的房屋設計,例如水管屋和空中房屋等,最終我們發現共居空間的房屋設計最能對應無家者的需要。
共居空間是指由多名人士一起居住在同一個空間裏。他們會共用洗手間和廚房等設施,但同時也會有自己的私人房間。相比起現有的房屋設計,共居空間更節省空間,亦能促使人與人之間的連繫、溝通、以及相處。
我們的夢想計劃是設計及策劃一個為無家者而設的共居空間計劃。我們希望透過設計一個著重溫暖、共融和互動的共居空間,讓無家者認識新朋友,使他們能夠守望相助。
此外,我們所策劃的共居空間計劃是一個五年的暫居計劃,期望無家者在這五年期間在相對較低的租金壓力下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或作個人儲蓄,使他們在五年後能夠自力更生。
需要的資源及人力
要實踐我們的夢想計劃,我們需要你的幫助-我們希望邀請熱心人士教導我們有關基本室內設計的概念和使用鐳射切割的技術以創作樓面圖和製作共居空間樓宇的模型。
我們是誰
我們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的五年級學生,成員包括:陳桂堂同學、張美英同學、何穎芯同學、李昌濠同學、譚子博同學、鄧霈希同學、蔡言致同學、蔡仲晞同學、黃圓同學以及朱欣燁同學。帶組老師為Anson老師。
這一年因為疫情緣故,我們無法進行面授課堂,轉為用Teams展開討論,但這無阻我們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