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來自
我們觀察到觀塘區小學生普遍面臨高壓的成長環境,尤其家庭溝通不暢加劇心理負擔。根據團隊訪談與新聞報導,學業競爭、家長過度期待與缺乏對話管道,使許多孩子累積焦慮卻無處傾訴。成員自身經歷也反映,許多同儕因「說不出口的心事」陷入自我否定。這些現象促使我們思考:能否搭建一個安全平台,讓學生的心聲被聽見,並轉化為家庭理解的橋樑?
解決什麼社會問題
本計劃針對三大核心問題:
- 親子溝通斷層:學生因擔心批評或誤解,不敢向家長表達真實感受。
- 壓力釋放管道匱乏:現有輔導資源多為單向建議,缺乏情感共鳴與匿名支持。
- 家長認知落差:家長常以「為你好」之名施壓,卻未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我們希望透過匿名心聲平台與互動活動,打破沉默循環,促進雙向理解。
我們如何由0到1開始
- 需求驗證:訪談學生與家長,釐清溝通障礙的具體場景與痛點。
- 平台開發:建立匿名網頁,允許學生以文字或影片(經變聲處理)分享心聲,保護隱私。
- 內容策展:篩選具代表性的心聲,轉譯為家長易理解的語言與案例。
- 演唱會策劃:結合勵志歌曲、心聲朗讀與互動環節,營造親子共情場域。
- 擴散推廣:與學校、社區中心合作,擴大平台觸及率與活動參與度。
我們遇到的挑戰
- 技術門檻:缺乏網站開發與影片處理的專業知識,需外部技術支援。
- 信任建立:如何說服學生信任匿名機制,願意敞開心扉分享敏感議題。
- 資源整合:演唱會需協調場地租借、藝人邀請與安全管控,執行複雜度高。
- 持續影響:單次活動熱度易消退,需設計長期機制維持家長關注度。
需要的資源及人力
- 技術支援:網頁工程師協助搭建安全匿名平台,影音專家處理變聲與剪輯。
- 場地與資金:用於租借演唱會場地、支付表演者費用及宣傳物料製作。
- 教育夥伴:學校提供宣傳管道,心理輔導機構協助設計溝通指南。
- 公眾人物參與:邀請具影響力的藝人或教育家站台,提升活動號召力。
我們是誰
我們是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第六組,一群深信「傾聽能治癒人心」的學生。雖然年紀尚小,但我們親身感受過「有話難言」的孤獨。透過「友伴心靈小天使」計劃,我們希望讓每一句藏在心底的話,都能找到溫柔的耳朵——無論是匿名網頁的虛擬擁抱,還是演唱會中的真實共鳴,我們相信,理解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