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來自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的5A班學生。我們關注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希望透過網站的不同資訊、我們自己設計的小遊戲、以及義工的跟進援助,能夠幫助每一個迷惘的你
我們觀察到上班族因長時間久坐辦公室,普遍面臨肩頸緊繃、背痛等身體疲勞問題,且多數人缺乏時間與有效工具舒緩壓力。同時,社區中的塑膠廢料回收率偏低,環保意識尚未普及。團隊成員發現,若能將「身心舒緩」與「環保行動」結合,既能改善健康問題,又能推動循環經濟,遂提出「重『塑』身心」計劃,以回收塑膠製作可調式按摩工具,打造兼顧個人與環境福祉的解決方案。
發現學校的高年級學生考試前常常愁眉苦臉,擔心成績不佳,導致壓力十分大。我們身為五年級同學,都感同身受。所以我們打算幫助他們。
我們觀察到本校的烏龜居住環境不理想,並透過訪問得知工友照顧烏龜時遇到的困難。為了解決烏龜的生活質素以達致可持續發展和減輕工友的工作壓力,我們決定製作擴大烏龜的冬眠屋及製作餵食器。
學生的學習壓力大,遇到困能及負面情緒的機會也愈來愈多,影響學生的心靈健康。學生一起製作減壓小錦囊,當同學遇到負面情緒時,學習運用不同的方法舒緩。另外,自製玩具供同學娛樂,學習放鬆心情。
我們發現很多寵物被人棄養。許多人在養寵物時可能沒有考慮到負責任的飼養,或者在面臨困難時無法繼續照顧寵物。這導致了許多寵物被遺棄或送到動物收容所。而很多動物收容所都會有巨大的財政壓力,以及義工人手不足的問題。
我們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問題,希望透過了解學生的壓力來源,和宣傳一些減壓的方法,讓學生的身心靈更健康。
功課作為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生甚至家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然而不少同學對完成功課感到十分巨大的壓力,甚至因功課而與家長關係緊張。我們希望將功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得學生能在較低壓力的情況下完成甚至更高效地完成功課的任務。
疫情持續令家長和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加劇,易產生家庭衝突。我們希望推行「家TALK一點通」計劃,增強家人之間的溝通技巧,互相理解和關懷。。主要讓父母理解家庭產生的壓力如何影響青少年,
同學因疫情以致長期留家, 發現失去很多樂趣, 情緒都受困擾,所以同學想藉着學習不同形式的靜觀訓練穩定情緒、舒緩壓力和鬱悶等問題。學習到相關技巧後,同學可以在校園成立一個「正向小隊」,將靜觀推廣出去給同學、家人及長者,亦能有效提升同學及家人的健康、生活質素和幸福的感覺。DSP_023804
我們發現老師工作繁忙,未能有足夠身心的休息,經常感到疲累,身體甚至出現毛病。因此,我們希望設計一個應用程式提示老師定時休息,並讓老師學習一些舒緩壓力的方法。
如果每天都有很多煩擾的事情等候你來處理,生活令你感到有壓力,不妨來到我們的Cafe休息一下,在這裡沒有時間限制,可以讓你的身心靈停留在此時此刻,「Living in the moment」。M.O.M.E.N.T 包含6個元素 : 「Me time, Observation, Mindfulness, Emotions, Nap, Take a 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