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大變身——掀起香港城市淨化運動
我們觀察到觀塘區小學生普遍面臨高壓的成長環境,尤其家庭溝通不暢加劇心理負擔。根據團隊訪談與新聞報導,學業競爭、家長過度期待與缺乏對話管道,使許多孩子累積焦慮卻無處傾訴。成員自身經歷也反映,許多同儕因「說不出口的心事」陷入自我否定。這些現象促使我們思考:能否搭建一個安全平台,讓學生的心聲被聽見,並轉化為家庭理解的橋樑?
我們觀察到社會中普遍存在對精神健康的忽視,尤其小學生群體對心理健康議題認知不足。我們期望能否結合科技與關懷,打造一個更友善的心理支持環境。
1. 棲息地破壞: 人類毀林開荒、開礦採煤、過度放牧,直接導致大量森林被破壞,令小熊貓的生存環境及棲息地大大縮小 2. 過度獵殺,毛皮被用作皮草,而且小熊貓防衞能力差或被捕捉作觀賞或飼養 3. 小熊貓將會徹底滅絕,大自然不是人類共享,要與動物共存,尤其是生存受威脅的瀕危動物 4. 保護環境正是保護大家的未來,要呼籲大家善用資源
投資於幫助一年級讀寫障礙學生的服務不僅能夠改善這些學生的生活,也能夠為社會帶來積極的變革。這些學生本身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創造力,只需要適當的支持和資源來開展他們的學習旅程。透過投資於個別化教學計劃、教學資源和教具,我們可以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和公正的教育環境,讓每個一年級讀寫障礙學生都能夠實現他們的潛能,為未來做出重要的貢獻。
我們希望利用可持續的方法驅趕區內的老鼠,同時喚起大家的關注,攜手改善社區環境。
我們觀察到本校的烏龜居住環境不理想,並透過訪問得知工友照顧烏龜時遇到的困難。為了解決烏龜的生活質素以達致可持續發展和減輕工友的工作壓力,我們決定製作擴大烏龜的冬眠屋及製作餵食器。
解決老人心理及社交的問題,清理他們髒亂的居所環境,幫助他們買所需的日常用品
輪椅人士到餐廳食自助餐,侍應們都會熱心招待,幫忙取食物,甚至借出收拾用的圓形大托盤,可是,輪椅人士心中都有一個夢︰我想自己取到食物,自己擺盤打卡,食真正的「自助」餐,而不是「他助」餐。所以我們希望第一︰發明一個美觀防滑托盤,給輪椅人士優雅而安全地取食物。第二︰餐廳能關懷輪椅人士,在食物擺放方面改變一下,提供傷健共融的自助餐環境。
我們參加了香港理工大學HiVE聯乘企劃,期望學習及應用香港理工大學裏設有沉浸式虛擬環境技術的課室,幫助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讓他們能夠虛擬旅行,體驗去旅行的樂趣。
現時很多坊間的清潔劑都含有很多化學成份會破壞環境,因此,我們期望可製作環保酵素,推廣給社區人士,使清潔時,可利用環保的資源幫助地球,減少製造污染。
打造「海洋垃圾桶」清理海上漂浮的垃圾,減少垃圾對海洋生物及環境生態的破壞。收集的海洋垃圾將再造一些有用的物品,為人們生活帶來改變。